下降70%、80%到完全不进口美国没料到中方的反制措施如此激烈

产品中心

下降70%、80%到完全不进口美国没料到中方的反制措施如此激烈

发布日期:2025-04-24 来源:产品中心

详细介绍

  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中美两国,堪称世界经济的核心支柱,稍有动作便牵动众多国家。

  上一届任期还没过瘾,这不,刚重返权力中心,就立刻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额外 10% 的关税。

  紧接着下个月又追加了 10%,并且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制品也施加了 25% 的高额关税。

  据彭博社数据统计,目前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排量汽车数量下降了 70%,棉花进口锐减 80%,半导体生产设备的采购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。

  然而随着关税增加,美国汽车只可以通过提价来维持利润,但这样一来,中国的消费者自然会减少购买。

  以某款知名大排量 SUV 为例,关税调整前售价约为 80 万人民币,调整后飙升至接近 100 万,与其他同级别进口品牌相比性价比荡然无存,销量因此急剧下滑。

  其他潜在买家需求有限,难以填补中国留下的空白,终究是美国自身蒙受损失。

  与棉花类似,中国对半导体设备的需求极为旺盛,但美国执意加征一定的关税,迫使中国企业寻找更经济实惠的替代方案,甚至推动自主研发。

  即便未来中国企业未能成功开发自主设备,这一市场占有率也可能被其他几个国家抢占。

  截至3月18日,中国已连续14天未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,部分企业甚至40多天未下单。

  澳大利亚、卡塔尔等国迅速把握机会,凭借价格实惠和长期稳定供应承诺,与中国签订多项合作协议。

  这让美国天然气出口企业不仅面临订单流失风险,还需承担高昂库存成本,许多企业濒临破产边缘。

  以往美国农业产品大量销往中国,但随着关税不断攀升以及中国采购策略灵活调整,美国农产品出口量显著下滑。

  考虑到中国在农产品进口上追求性价比,而美国猪肉在疫病防控方面存在不足,中国采购部门早已减少进口。

  贸易战爆发后,中国彻底放弃美国市场,转而从欧盟进口乳制品、从阿根廷采购牛肉,逐步降低对美依赖。

  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回击美国的贸易挑衅,早在2月4日,中国官方发布通知,决定自2月10日起对部分美国商品实施加税,并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,表达对美国无端发起贸易战的不满。

  不仅如此,3月4日,中国进一步行动,将莱多斯公司等 15 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,禁止向这些实体出口两用物资。

  同时,特科姆公司等 10 家美国企业被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,禁止其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进出动,限制新增投资。

  此外,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,其中鸡肉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加征 15% 关税,高粱、大豆、猪肉、牛肉、水产品、水果、蔬菜、乳制品加征 10% 关税。

  从整体来看,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并未实现特朗普政府预期的目标,如制造业回流或减少贸易逆差。

  相反,失去中国这个重要合作伙伴后,美国本土企业在高额关税压力下,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上升,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,迫使它们缩减规模甚至关闭工厂。

  不过这种迁移仅限于具备条件的大企业,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,转移成本过高,只能勉强维持运营,最终难逃倒闭命运。

  由于美国在拜登政府时期未能建立有效的原材料储备机制,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较高,未来很可能继续受到制约。

  一旦中国实施更全面的金属管控,美国相关制造业将面临原料短缺、成本激增等问题,进一步削弱其国际竞争力。

  信息来源:东南网:贸易战不会有赢家 全球经济拒绝美国注入不确定性光明网:俄专家: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正在破坏世界经济体系环球时报:贸易战急剧升级,“北美经济一体化”走到尽头?上观新闻:全球瞭望|俄罗斯专家:美国发起贸易战终将伤及自身